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到我中心调研交流
——共话城市文化研究与服务地方发展
2025年7月21日上午,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院长周晓燕教授一行莅临江汉大学行政楼204会议室,与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人文学院等相关工作人员,就“城市文化研究与地方立法服务”展开专题交流。江汉大学副校长、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卫东、人文学院副院长谭竞男、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肇磊、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刘贵华、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邓斯博、城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耀、城市研究中心讲师雷丽、刘舟祺等出席座谈会。
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卫东教授代表我中心对周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从“三座江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切入,介绍学校“立足武汉、服务武汉”的办学定位。他指出,江汉大学依托武汉研究院、城市研究中心,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需求,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人大立法调研等课题开展研究,积极形成话语优势。他希望两校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冰雪文化、城市立法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服务副省级城市的“智库样板”。
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院长周晓燕教授介绍了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的整体情况。文法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法学等五个本科专业和大学语文教研部,其中汉语言文学、法学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44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7%。学院现有本科生1700人、研究生200人。近年来,学校通过诸多举措吸引博士人才,夯实师范教育,并将法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整合进文法学院,形成协同发展效应。她希望,借鉴江汉大学经验,推动“哈尔滨学”研究,争取以学院名义向市政府提交报告,设立市级“哈尔滨研究院”,创办《哈尔滨研究》学术刊物,为城市冰雪文化保护、地方立法等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肇磊教授、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耀副教授先后介绍了城市研究中心的“五个方向”——武汉学、传统区域城市研究、城市法制史、城市文化及城市社会治理,我中心30名专兼职研究员中博士占比83%,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省、市领导批示10余次,已成为武汉市文化创城、社会治理的重要“外脑”。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邓斯博副教授回顾了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自2002年成立语言文学研究所,2005年获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聚焦长江流域非遗传承,已成为湖北省非遗保护与研究的重要平台。
双方围绕“城市文化如何快速形成成果”展开深入讨论。李卫东主任提出“人文研究要快出成果”的理念,介绍我中心立足“长江文化与城市历史”的研究经验,建议哈尔滨学院聚焦“冰雪运动史、冰雪艺术与哈尔滨城市文化互动”主题,推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报告。周院长表示,哈尔滨拥有副省级城市立法权,学院将联合黑大法学团队,引进立法人才,在冰雪运动立法、城市文化保护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力争为哈尔滨市人大提供政策咨询。
此次交流为两校服务地方发展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也为哈尔滨学院打造“哈尔滨学”研究高地、江汉大学拓展“武汉学”研究外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