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城市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王耀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10月19日上午,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后文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城市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武汉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文博机构共计30余家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微信图片_20251020104509_65_34.jpg

  江汉大学校长景新华回顾研究中心二十年发展历程,对于近年来研究中心产生的一大批研究中国城市史尤其是武汉城市历史文化和当代城市建设的科研成果,如《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武汉沦陷史》《武汉历史之城建设研究》《关于对“东湖复临医院”开展抢救性保护研究宣传美籍“中国医生”弥勒耳的请示》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他强调,研究中心应当继续秉持以文化为标尺、以历史为强盾的使命初心,表达“以智慧为笔,以实践为墨,绘就‘人民城市’的壮美画卷”。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卫东作《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工作报告》,系统梳理研究中心在城市文化研究、咨政服务、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指出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在强化与其他城市文化研究组织的交流、引进高水平城市文化研究人才、完善研究中心与校内教学科研单位的协同合作等方面加以努力,希望参会各单位、各专家继续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

微信图片_20251020104506_64_34.jpg


   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研究员宣读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业委员会贺信、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贺信,充分肯定中心对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会议现场,武汉市档案馆、仙桃市档案馆与城市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城市记忆工程”数据共享平台。

   随后,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汉大学与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机构,举行了隆重的武汉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共同体成立仪式,发布《武汉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共同体成立倡议》,呼吁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研究机制,“以城市文化为圭臬,丈量未来之巍峨新境;以集体记忆为薪火,传承岁月之深沉印记”,助力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020104503_63_34.jpg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吴天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研究中心二十年积淀的学术品牌与人才梯队,已成为城市研究版图上的“金色名片”,期待中心继续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武汉方案”。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城市史学科体系构建”“数字人文与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基因与地方认同”“城市文化的过去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座谈。大家一致认为,研究中心应当进一步主动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城市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城市治理知识体系,培养兼具城市文化底蕴与数字化技能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QQ_1760929284049.png

QQ_176092929318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