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研究中心在学校图书馆809会议室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教授主持。
研究中心主任涂文学教授报告了研究中心2018年的工作情况。2018年,研究中心共获批纵横向项目7项,合同总经费103.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5项,合同总经费49.6万,横向项目2项,合同总经费54万。全年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其中C刊3篇,权威报纸1篇。历时五载、七十余万字的《武汉沦陷史》出版发行,社会反响热烈。《武汉文化简史》文稿完成,已进入审稿出版阶段。“长江中游文化带建设”的建议被国务院参事室《工作通讯》刊载,湖北省副省长曾欣批示,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回信肯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城市化研究”顺利结题,并获优秀等级。在刚刚结束的武汉市第十六次社科成果奖评选中,研究中心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年13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其中5次作大会主题发言。“武汉城市文化数据库”平台建设已进入招标阶段。“武汉城市史”重点研究项目持续推进,将于2019年2月初完成初稿。与武汉市档案馆合作的《武汉城市史(分区卷)》进展顺利,2019年基本完成。
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中心2018年工作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相应意见。邓正兵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史研究生招生情况良好,应纳入2018年工作总结中。李卫东教授建议可将中国史硕士点划拨城市研究中心负责管理。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教授对开放性课题方式和数据库建设的推动等做法表示了肯定,并建议对海外关于武汉研究的著作进行整理,发挥学术交流高层平台的作用,邀请高水平学者开展驻校研究,鼓励年轻老师通过研习营等方式参与研究,开展对外交流。武汉大学彭敦文教授指出应强化队伍建设,目前研究中心专职人员太少,建议通过引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人员数量与素质。要鼓励研究中心的老师互相之间加强交流,通过交流产生学术碰撞,促进研究氛围的活跃。湖北社科院路彩霞研究员提出应整合海内外和省内研究力量,加强官宣,通过公众号、邮件发送等平台展示研究成果。武汉博物馆刘庆平研究员指出研究中心当前对兼职研究人员的管理存在不足,下一步应拟定具体规划,扩大兼职人员规模。湖北大学周德钧教授认为2017年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立项项目总体进展较好,但仍存在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建议加强管理,促成其尽快完成课题。主任委员彭南生教授提出对未按时完成课题可以实施终止,希望中心建设保持循序渐进,并提出“三个一”的建设思路,即建设一支队伍,办好一本刊物,建成一个数据库。
研究中心主任涂文学教授汇报了2018年开放性课题的申报情况。2018年开放性课题于9月30日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截止12月10日共申报有17项课题,申报者中副高以上职称13人,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涉及历史、规划、管理、环保等多个领域,申报单位以高校为主,共有8所省内外高校申报课题。
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对17项开放性课题进行了评审,最终决定对“晚清时期武汉城市社会阶层、团体、职业研究”等10个项目予以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