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由研究中心承办的《武汉学研究》编辑出版专家座谈会在江汉大学图书馆召开,与会人员对《武汉学研究》刊物的编辑、出版等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刊物编辑负责人陈青云介绍了《武汉学研究》(集刊)的办刊思路和基本设想,分别从办刊的缘起、意义、宗旨、内容几个方面做了阐述。强调本刊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为研究对象,学术性、应用型、综合性并重,力求为武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措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为城市学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
与会专家对《武汉学研究》的创刊表示祝贺,对办刊思路和设想予以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同,并就刊物内容和栏目设置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指出部分栏目名称不宜过大,建议多刊发资料性文章作为武汉学研究的史料基础,多关注其他地方城市学研究动态,并殷切希望武汉学研究能后来居上。湖北大学周德钧教授指出刊物的综合性、全面性还需进一步优化,时间的贯通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尚有不足。栏目设置要强调导向性和引领作用,突出学科重难点、热点和焦点,突出区域研究的理论、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彭南生教授指出目前栏目设置上视野还不够开阔,应考虑多设一些特色型栏目,增加武汉与周边地区关系研究、武汉方言研究等内容,在武汉城市空间研究方面要涉及街区、社区的变化及研究。建议采用栏目主持人制,邀请武汉地区学者加入,充分利用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武汉博物馆刘庆平研究员指出武汉学研究对于武汉城市地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限于桥梁作用,而应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武汉3500年的历史还有很多亟待展开的研究课题。湖北省社科院路彩霞研究员强调要对标核心期刊设置栏目,建议加入年度综述,并在内容上纳入其他地区与武汉相关的研究。武汉规划设计院胡忆东教授认为刊物的定位体现出很高的学术性,建议灵活设置一些流动性栏目,突出武汉学研究的动态发展过程。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樊志宏提出围绕复兴大武汉展开相应的谋划研究,注重大时空的架构,提倡研究的跨界和融合,追求引领未来发展(如未来城市、长江新城),栏目设置上应多强调专题性。市社科联付永祥副主席表示办集刊对了解武汉、建设武汉大有促进,指出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和经费是办好刊物的三大保障。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教授强调要确保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严格审稿制度,提高编辑队伍的水平,多参加学术会议,追踪学术热点,多请有关专家组稿,起到借力的作用,要开放办刊,与外界保持长期联系。武汉市作协彭建新提出在刊物中要注入“入世”的情怀,对稿件的采纳要兼收并蓄,既要有学术上的雅趣,也要有生活中的趣味。
研究中心主任涂文学教授对与会专家们提出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表示会做进一步消化专家意见,力争把《武汉学研究》办成既有学术性,又能为现实服务的刊物。
校党委书记李强做总结发言,强调会议增强了信心,武汉学研究开端良好,有很深的积累,下一步要处理好集成和引领、深化与转化的关系,要补齐短板。尊重学术评价和社会评价,把社会评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