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江汉大学和武汉市博物馆联合在江汉大学联合召开第七次“武汉城市史”课题研究推进会,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涂文学教授主持。现将会议讨论有关事项纪要如下:
各分卷主编通报了研究进度情况。先秦隋唐卷中,三国、盘龙城相关章节进展较快,东周时期的资料已经搜集整理完毕。曾成老师负责的隋唐部分中宗教、文化初稿已经完成,约有4.5万字,且新材料较多,尤其是道教。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重点是充分运用考古资料,用非考古学眼光处理考古资料,借鉴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处理城市起源及早期城市发展形态等理论问题,尤其是在盘龙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武汉地区并无中心城市出现,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尚需认真研究思考。宋元明卷目前已完成20余万字,最大的问题是考古资料较为缺乏,尤其是宋元时期。宋代武汉城市整体规模有限,城市建设主要出于军事安全目的,但细节性的材料如城的范围、空间布局尚无法确定。元代武汉城市的发展因材料极为不足,很多方面尚不清楚。宋代社会生活领域发现了关于火政的新材料,可以进行补充。明清卷目前已完成20余万字,且在第五章增加了“城市交通与对外联系”的一节内容。下一步主要是进一步挖掘材料,处理章节引语、结语及注释规范问题,拟增加专门章节讨论汉水改道与汉口形成的问题。晚清卷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70%,最大的新材料发现就是“江汉关年报”的使用,下一步在写作过程中将坚持城市史的视野、比较的角度、长时段的视野,并增加个案的具体研究。民初卷已完成50%左右的写作任务,下一步主要是催进度、改初稿。民国中期卷目前已完成70%的写作任务。民国后期卷目前初稿已经完成,约有32万字,正在修改、校对中。
课题总负责人涂文学教授指出,根据各卷进展情况而言,目前各卷在材料、方法、观点以及具体问题上都将对原有研究成果有实质性突破。在下一步的写作过程中,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所有参与课题人员都要认真核对材料,确保所有引用材料准确无误。
二是古代部分的写作应围绕武汉城市范围,重点是围绕传统的主城区武汉三镇范围展开描述,当下的大武汉区域范围考虑作为描述背景。
三是对目前在武汉城市发展中有重大争议的问题予以回应。如古代夏口城、卻月城和鲁山城的起源时间和地望问题,传统说法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权及刘表所筑,地址在今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但石泉先生《古夏口城地望考辨》一文认为上述三城当在今钟祥市境内。三城移治武汉的时间当在梁陈之际(公元556-557年)这两年间。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武汉城市起源及早期历史演变诸大问题。希望先秦至隋唐卷正视石泉先生提出的这一问题,在充分研究、考证、驳难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的看法。又如盘龙城博物院展词中提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并未发现汉阳卻月城和鲁山城任何遗迹,因而怀疑两城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文献记载上的传说而已。汉魏六朝时期有关汉阳城的研究应对此有所回应。
四是要抓紧进度。根据目前的进度,要求各卷在5月份完成最终的齐、清、定稿件,并严格按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技术规范进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