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委员会成员介绍

发布者:csyjzx发布时间:2019-11-25浏览次数:344

彭南生

男,汉族,196310月出生,湖北黄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9月至200011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9月至20026月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亚联董”访问学者。20085月至20125月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125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科研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20141月被任命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辛亥革命史。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专著《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年)》等5部,在《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史学月刊》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魏文享

男,湖北安陆人,1974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200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9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016年)、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湖北监察学会理事(2014)、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2014)、湖北经济史学会理事(2014)。 近年来先后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的专业团体与都市社会--上海地区的职业公会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以医师、律师、会计师为中心的考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的农会研究(1924-1949)。2009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内自主项目专业群体与知识转型。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行业经济秩序及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众组训与社会控制。2013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国家与民间互动视野下的近代所得税研究。2015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重大攻关项目商会组织与楚商网络的跨区域建构。2016年主持高等学校人文自主项目重大立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行业发展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工商税收研究等。



彭敦文

男,1962年生,湖南浏阳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专业,199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出版《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及其变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四卷,《特权论》(合著)等著作及译著多部。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蒋介石奉化故里演讲考析》、《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体制变化与组织状况》、《简论国民政府依赖国联政策的形成》、》、《不抵抗命令与不抵抗政策》、《30年代蒋介石对日思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的组织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等20余篇。参与《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9卷本)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6

  


刘庆平

男,中共党员。武汉市黄陂人。史学学士。文博研究馆员。武汉地方史研究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武汉市博物馆馆长。先后参与编撰了《武汉史稿》、《毛泽东与武汉》、《武汉抗战史》、《论清末湖北新军》等论著近20篇。



周德钧

男,1962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城市史学会理事。多年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城市史、近现代史、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出版《皇族婚媾》《二十五史快读》《诸经总龟》《乞丐的历史》《汉口的租界》《近代湖北城镇发展研究》《分享城市阳光》《长江流域的宗族与世家》《武汉城市文化简史》等十余部专著,在《社会学研究》、《孔子研究》、《文献》、《人民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湖北省市级社科项目十余项。近年来专注于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城镇带历史发展问题的研究。


路彩霞


女,1977年生,河北新乐人。河北师范大学学士,南开大学硕士、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社会史、近现代医疗卫生史研究,出版专著《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发表《清末京津庸医问题初探》、《年中度岁与晚清避疫——以光绪二十八年为主的考察》、《天津卫生局裁撤事件探析——清末中国卫生管理近代转型的个案考察》等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医疗卫生视野下的近代汉口社会变迁研究”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涂文学

男,19582月生,湖北天门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湖北大学学报编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院精神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档案局副局长,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院长,江汉大学副校长。现任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城市记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城市史、区域史和城市文化研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光明日报》、《求是》及《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其中《中国古代文化史百题》(上下册)获中国图书奖(1989),《武汉史话丛书》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优秀专家”称号,2001年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1997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和《二十世纪世界杰出人物辞典》。



李卫东

男,1971年出生,湖北红安人。1988年至1992年于武汉大学分校史地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12月出站。2004年被评为副教授,20097月被评为教授。



邓正兵

男,1966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评为副教授,200212月破格评为教授。2006年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专题研究、中外历史通论、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中国文化概论、历史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指导、文化学概论等课程。科研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武汉地方史等。